美麗與哀愁

2024-08-04 20:02:57 閱讀量13785 字數5281


美麗與哀愁


——大英博物館的云南文物

      與英國的文化遺產保護


木基元(昆明市)文?圖


今年7月,我與三五好友結伴來到英國。

此前從教科書、研究專著及現代媒介中對這個國家有所了解,但百聞不如一見,長達半月的時間加深了我對英國文化遺產保護的認知,增加了些許理性思考。

隔窗觀望云南青銅器


倫敦是全世界博物館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科學博物館、自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國家海洋博物館、國家人物肖像畫館等。這些博物館數量眾多,涵蓋了從古代到現代、從自然科學到人文藝術等多領域的豐富藏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和研究。

此行我最為快樂的事,莫過于走進大英博物館,近距離觀賞心心念念的中國文物,了卻一個文博人的半世夙愿。

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與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巴黎羅浮宮同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它有800多萬件藏品,其中,來自中國的文物近3萬件,十大鎮館之寶里中國文物就占3件。由于空間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該館第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同為國別展廳。該館的中國文物囊括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最名貴的是《女史箴圖》、宋羅漢三彩像、敦煌經卷和宋明名畫。

有幸遇到大英博物館的吉林籍講解員何先生。作為一位從事藝術考古研究的學者,他在該館從事專業講解已逾20年,有豐富的知識面和嚴肅的科學家精神,兩個多小時的講解過程讓我醍醐灌頂、如坐春風。尤其是陳列柜中3件來自云南的古滇國青銅器物讓我的心靈備受震撼。據悉,這3件文物均在民國時期就已入藏該館。新中國成立后,大凡到英國游歷的云南文物考古界人士都要懷著一半惆悵、一半激動的心情來觀賞這批文物。

回到昆明,我迫不及待地翻讀黃德榮教授的文章《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批云南晉寧梁王山出土的青銅器》(載《考古學集刊》,地質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重溫了這批文物的來龍去脈。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在20世紀40年代末先后兩次收集到一批出自云南的青銅器,數量大約70件。這是N·D·弗雷澤博士于1947年在昆明市場上購買的,據稱出自晉寧縣梁王山。雖說是出自梁王山,也不排除石寨山出土的可能,因為兩地相距不遠。再則,抗日戰爭初期,石寨山曾出過不少青銅器,大部分為官僚、惡霸掠走,小部分被發現的農民當做廢銅賣了,至今下落不明。由于歷史原因,新中國成立前它們就流失到國外,至于如何輾轉進入遙遠的大英博物館,目前仍是個謎。

展品。


最早公開報道此事的是大英博物館東方文物部保管員巴茲爾·格雷,他于1946年到1969年直接負責保管這批文物。1950年,格雷在《東方藝術》上以《是中國的還是東山文化的》為題,首先介紹了1948年該館收集到的第一批25件青銅器,并附有照片,從此這批青銅器逐漸為世人所知。此后,西方學者不斷有零星報道和研究。

該館現藏9件銅鼓殘片,其大小、形狀不一,參照上面的紋飾可知都屬石寨山型銅鼓。根據原子吸收光譜法分析,這9件可分為4組,即代表4面銅鼓。

陳列在柜中的為第一面鼓,有3件。2件為胴部殘片,能粘對。胴部3暈,雙弦分暈,自上而下分別為:一暈,勾連圓點紋;二暈,三角形紋,內有點紋;三暈即主暈紋;船紋二及大嘴鳥紋一。一船紋殘留前半部大部分,船首為鸛鳥狀,2個羽人作劃船狀,船身飾勾連圓點紋;另一船紋只剩一高翹的船尾,上飾勾連圓點紋,一人作搖櫓狀,殘長34厘米。第三件為足部殘片,足部素面,腰下部飾鋸齒紋、弦紋、勾連圓點紋,腰上部被斜線紋分成2格。紋飾、合金成分與上述胴部殘片接近,應為同一鼓。

銅葫蘆笙2件。形狀類似,唯大小不同,為葫蘆狀,上系曲管,下系球狀,球上開孔7個,笙管已失,頸上部殘,素面,通高分別為27厘米、22厘米。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批云南青銅器,無論從形制、紋飾上看都屬滇文化器物,多數能在石寨山、李家山、呈貢天子廟中找到類似的器物。雖然沒有保存完整的銅鼓,但從紋飾上看屬典型的石寨山型銅鼓。李家山、石寨山分別出土過頂端鑄立牛和未鑄立牛的素面葫蘆笙。

研究者認為,從合金成分上看,這批青銅器分為錫青銅、鉛錫青銅2種,不同用途的器物成分存在著差別。銅鼓的鉛、錫含量高,一般都達10%以上,表明當時對不同用途器物合金比例有所掌握,表現出明顯的本地特征。


行走在康橋


我們依次訪牛津、過劍橋,在具有近千年歷史而沒有圍墻的大學里徜徉,耳畔猶縈繞著“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不帶走一片云彩”的詩句,在膚色各異、行色匆匆的學子的腳步中感知自信的力量;一只只游船擦肩而過,滿載著充滿稚氣的游學團,大都講漢語:“我們來自河南”“我們來自江蘇”“我們來自廣西”……康河的歡歌笑語承載著諸多家庭對未來和知識的美好期盼。走進莎士比亞故里,羅密歐、朱麗葉、哈姆萊特、李爾王等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讓人不由自主地對號入座,找尋熟悉的場景和人物。

我們還通過免簽途經愛爾蘭,慕名走進1592年隨學校建立而成立的都柏林圣三一大學圖書館。這是愛爾蘭最大的圖書館,擁有超過600萬冊印刷品,收藏了大量期刊、手稿、地圖和音樂,反映了該國400多年的學術發展。最著名的手稿《凱爾斯之書》和《德羅之書》被譽為“愛爾蘭最偉大的寶藏之一”。

城市風光。


愛丁堡是蘇格蘭首府,位于蘇格蘭中部福斯灣南岸。1329年建市,許多歷史建筑得到完好保存,愛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宮、圣吉爾斯大教堂等名勝在市中心陡峭懸崖的城堡上可一覽無遺,也會被那時隱時現的城垛、冰冷的火山峰的美麗和氣勢懾服。1995年,愛丁堡舊城和新城被列為世界遺產;2004年,愛丁堡成為世界第一座文學之城。

我對這座城市的關注起始于愛丁堡大學教授安東尼·杰克遜,他在納西人類文化學領域作出了特別貢獻。1979年,杰克遜在荷蘭海牙出版了博士論文《納西宗教》,匯集分藏于美國國會圖書館、馬爾堡圖書館、英國博物館等,分5大類、133屬、980種。該書可視為西方館藏納西族東巴經書按使用儀式而編的分類目錄。全書分為歷史背景、基本結構、分析、結論、附錄形式五大部分組成,把“西方納西學之父”洛克所構建的資料納入文化和人類學理論中分群、剖析,貫穿著新穎的方法和理論。1987年,經云南省博物館編輯資料部主任彭南林介紹,安東尼·杰克遜教授造訪云南并出席了相關學術活動,將他的著作《納西宗教》英文版贈予麗江。

作為文化遺產大國,英國早在1882年就頒布《古跡保護法》,最初只確定21項,主要為古跡遺址。1900年頒布第二部《古跡保護法》,保護范圍從古遺址擴大到宅邸、農舍、橋梁等建筑物。20世紀初的英國還設立了歷史文物管理委員會,其主要職能是整理記錄各類歷史文化遺產以及建筑物的檔案。1944年頒布《城鄉規劃法》,制定保護名單稱“登錄建筑”,當時確定了20萬項。1953年頒布《古建筑及古跡法》,確定資金補助。

1965年,英國公布了324個歷史文化名城、鎮、村,現列入保護名錄的古代遺址近3萬處,其中,名人遺產建筑近50萬幢,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的志愿者多達40萬人。1967年頒布《城市文明法》,規定要保護“有特殊建筑藝術和歷史特征”的地區,當年確定了保護區3200處。1974年修正《城市文明法》,將保護區納入城市規劃的控制之下。

英國目前擁有33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從古老神秘的巨石陣到滿布1.85億年生命的侏羅紀海岸、曾被人類占領數千年的無人孤島圣基爾達,從羅馬帝國時期的城墻哈德良長城到英國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約克古城,這些世界遺產講述了地球的自然與文化發展史,展示了人類生活的多樣性。

英國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經驗讓我們受益良多。

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地區的“群體價值”,包括建筑群體、戶外空間、街道形式以至古樹。保護區的規模大小不等,有古城中心區、廣場,還有傳統居住區、街道及村莊等。其次要求城市規劃部門制定保護規劃、提出保護規定。保護區內的建筑不能任意拆除,新建、改建要事先報送詳細方案,其設計要符合該地區的風貌特點。第三是禁止這類地區搞各種形式的再開發。

由于有這些特殊的保護要求,再加上日照、防火、建筑密度等也有明文規定,保護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至今,全英國有保護區約9000個,許多歷史古城有相當多的保護區。如,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區有51個保護區,占該區面積的76%;愛丁堡有18個保護區,占老城面積的90%。

曼徹斯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化城市,是英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與商業、金融、工業、文化中心,也是國際化大都市。恩格斯與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淵源。1842年深秋,恩格斯來到曼徹斯特,在他的家族參股的企業“歐門—恩格斯”棉紡廠工作,開始真正深入工人階級的生活。通過直接觀察和研究,他創作完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該書被稱為“共產主義的圣經”。恩格斯在這里前后生活了20多年,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

英國是現代足球的故鄉,老特拉福德球場是英超曼徹斯特聯足球俱樂部的主場被譽為“夢劇場”,球場面積大,觀眾座位數約為76000個,是英國第二大足球場。我們得以參觀老特拉福德球場,近距離收看歐洲杯直播,感知足球運動的無窮魅力。

展品。


林語堂眼中的英國鄉村


踏上這方土地,撲面而來的是翠綠色,彌漫著青草氣息。四野羊肥牛壯,自然生態良好。遠離城市的、恬靜的小鎮散落在美景之中。綠草如茵的起伏平原、枝繁葉茂的參天古樹、蜿蜒流淌的溪流、威嚴壯觀的城堡、蜂蜜色石頭堆砌而成的鄉村小屋、長滿青苔的石塊,無一不透露出精致而有歷史淵源的美感。

1932年,英國政府頒布了第一部《城鄉規劃法》,首次提出要遏制城市向鄉村擴張,確保鄉村農業和林業用地不受發展規劃影響,對鄉村地區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進行保護。

20世紀60年代,英國的鄉村旅游景區可與主題公園媲美,農場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景區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將農村政策的重點聚焦在如何緩解大眾日益增長的休閑娛樂活動需求與鄉村自然景色保護之間的矛盾,開始重視并加大對鄉村田園景觀的保護力度。

20世紀80年代,英國逐漸重視鄉村人文景觀的維護與修繕工作。隨著城市生產生活方式向鄉村的延伸,鄉村各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完善,英國鄉村獨有的生活風味也顯示出吸引力。

20世紀晚期以來,英國出現了城市人口向鄉村遷移的新現象。如今的英國鄉村就業人員中,制造業占25%,旅游業占9%,零售業占7%,農業占6%。旅游業已成為英國鄉村的發展方向之一。

英國的鄉村旅游非常發達、各具特點,根據主題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一是田園類。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英國選定“農家樂”作為開幕式的主旋律,營造的田園風彰顯了英國的本質和靈魂——鄉村文化。這類鄉村主要以原生態為特征,讓游客體驗到原汁原味的田園生活;二是復古類。妥善保留的城堡式建筑、傳統的民居和遺址;三是生態類。英國現代農業自2003年被定性為發展生態農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鄉村旅游應運而生。生態鄉村旅游追求生態和經濟的良性循環,協調農業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及環??萍际侄螌崿F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協同發展。

田園風光。


位于英國牛津郡伍德斯托克的布萊尼姆宮別名稱丘吉爾莊園,是英國最大的私人莊園。它是安妮女王賜予馬爾伯羅第一代公爵約翰·丘吉爾的私人禮物,以表彰公爵在1704年的布倫海姆戰役中的戰功。莊園建造始于1705年,1722年建成。整個建筑群展現了卓越的建筑藝術,將田園景色、園林和庭院融為一體,是英國園林設計的經典之作。丘吉爾莊園也是一個熱門旅游景點,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黑暗樹籬位于北愛爾蘭地區阿莫伊村附近,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10條樹木隧道之一。18世紀50年代,斯圖亞特家族的成員在其別墅周圍的大道上種下了一片山毛櫸樹。歷經歲月變遷,這些樹木相互纏繞、光影交疊、縹緲迷人的景色和離奇恐怖的故事相交織,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當地人和外地游客紛至沓來,黑暗樹籬成為許多影視作品的取景地。最有名的莫過于美國HBO有線電視頻道在2011年出品的《權力的游戲》,它被英國《衛報》評選為21世紀100部最佳電視劇,名列第7位。


賞心悅目的鄉村環境讓人流連忘返,我不由得想起著名作家林語堂說過的一句話:“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尼斯湖畔的厄克特城堡遺址保護及水怪出沒等文旅融合故事,讓我們感到受益良多。英國的鄉村旅游發展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特別是在政府引導與扶持、產業多樣化、公共服務強化以及保持自然人文特色等方面,是我們在發展鄉村旅游時應重點考慮和實踐的方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需要用心觀察和全面認識,從吸收借鑒中發展優長,不斷完善和壯大自身。

在最美的季節里,英國文化遺產和鄉村留給我一些所思所想。無論是麗江的遺產保護,還是云南的鄉村旅游,都有值得學習、借鑒的方法、路徑。




編輯:白   浩

APP編輯:吳   星

二審:和繼賢

終審:郭俊燕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国产精品黄_91在线精品_国产精品白丝久久AV网站_亚洲中文字幕AV精选